白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农村种植大户会退租来自于七大风 [复制链接]

1#

在农村土地闲置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国家鼓励能人搞土地流转,并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的土地流转任务,也对种植大户进行了补贴,加上有些农业人一心想在土地上做文章,现在自己的家乡成就一番事业,于是,全国各地悄然兴起了土地流转的热潮。

从事土地流转的种植大户都是一些有钱人,或者有取得大量资金能力的人,动辄亩,还有一些追求高大上的人一开始就是几千亩,并没有意识到各种风险,所以纷纷败下阵来。

第一个风险来自于自然灾害。在中国农村,种地都是靠天吃饭,遇到自然灾害,就哭天无路了。比如说小麦扬花期一阵干热风,最起码减产20%,这一季小麦就算白种了;秋季作物遇到冰雹、大风、持续干旱、某些病虫害,比如玉米茎基腐病,有可能颗粒无收,也有可能减产大半;冬季如果遇到特暖、特冷天气,作物受到生理病害的威胁一般人根本没有办法抵御,更别说大风揭膜,大雪压垮大棚了。自然灾害是不可逆的,目前几乎没有办法解决。

第二个风险来自于作物类型。不同的作物,每年的风险是不同的。比如今年的玉米价格也就是0.75元的价位,算起来就不赚钱;今年的白芨价格从元降到90元,可以说亏得连种苗钱都收不回来;今年的蔬菜更不用说,生产地的价格已经亏本,有的甚至根本就卖不动,哪来的利润?

第三个风险来自于不同的品种。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品种,有着不同的增产潜力、不同的抗病性、不同的品质、不同的消费群体,某些年份看起来是大丰收,有的品种因为抗病性有问题而减产,或者卖不动。

第四个风险来自于增产不增收、减产效益好的尴尬。如今的农产品并不是产量高就能赚钱,而是价格决定了经济效益,今年的大蒜到现在也只有几毛钱,莴笋零售价也只有0.6元,大白菜烂在地里都懒得放进储藏库。

第五个风险来自于成本。农民自己的土地都不赚钱,流转来的土地最低价位也在每亩元,一般的已经上涨到0元,那什么和其他人竞争?理论上的赚钱方法在实践上根本行不通,第一产业本来就是利润最低的行业,绝不是第二产业最起码20%的利润可以相比的。

第六个风险来自于资金链。农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看起来并不需要多少钱就能投入生产,一旦进入,就会发现各种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平整土地、设施农业的费用、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等,一般需要7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妄想当年赚钱绝对是痴人说梦,很多人在第二年到第三年因为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放弃承包土地的行为。

第七个风险来自于各类补贴。原来的玉米生产者补贴在元左右,今年降低到25元,最吃亏的就是承包人了。各地政府为了土地流转项目的实施,一开始狐疑投入大量的资金供土地流转者使用,也会答应给与一定的补贴,比如有的地方政府承担了土地流转费用,但是随着官员换人、该项目效益不尽如意、当地土地流转项目增多等原因,优惠政策会停止或者拖延而不兑现,那些靠套取资金和补贴的人就会败下阵来。

其实,经营农村土地想要赚钱,第一个必须是土地投入费用降低,最好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公司加农户模式、家庭农场,而不是把土地拿在自己的手上承担来自于各方面的风险,利益风险共同承担的模式才是农业发展的最佳模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