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农户对白芨的种植充满热情,然而他们对白芨的了解却参差不齐。白芨虽能结出大量种子,每果荚含10至30万粒,但这些种子因缺乏胚乳,在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目前,国内常见的白芨种苗培育方式有三种:种子直播、块茎繁殖和组培苗,其中种子直播最为经济实惠;块茎繁殖虽然成活率高、产量大,但成本相对较高;而组培苗种植的成活率则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白及品种繁多,全国范围内多达种,种源的混乱在中药材中堪称一绝。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白及,以紫花三叉大白及为主,而药典中主要药用的是紫花三叉小白及。其他如黄花、白花白及等,多为习用品或伪品。自白及家种研究取得突破后,其种苗的培育流程通常包括引进种源、组织培养、炼苗以及根须发育等多个环节,随后才能进行移栽。然而,由于白及根茎的生长依赖于共生菌,而共生菌的培养原料主要采用谷糠,加之移栽过程中的精细管理要求,导致死苗率居高不下,有时甚至达到50%以上。因此,尽管陕西、贵州等地推广的组培苗价格低廉,前两年仅为3元/株,今年更是普遍降至1.2-1.3元/株,但种苗的成活率却难以保证,难以称之为真正的家种成功。
据种植户丁老板介绍,目前他的白及基地采用自育苗的方式,移栽后的种苗在冬季会被运往西双版纳进行炼苗。同时,他也强调了白及种植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包括对土地和气候的严格选择。土壤方面,需要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而白及喜阴不耐旱涝的特性,则要求在种植过程中配备必要的滴灌设备。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化妆品领域对白及需求的增长,特别是药妆、牙膏和保健品等渠道的需求迅猛上升,全国范围内的白及工业和药用需求量已超过吨。其中,工业用途所需的大白及约占五分之三,而药用所需的小白及则约占五分之二。当前,小白及种苗供应紧张,供需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价格预计将继续保持高位。但随着家种白及生产的逐步推进,其市场价格长期来看预计将有所回落,这是众多种植大户的共识。然而,由于生产成本高昂,白及的市场价格很难跌至元以下,短期内规模化种植仍能带来可观收益。同时,白及市场的优质优价趋势已日益明显。随着白及价格的持续攀升,市场上伪品白及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水白及、扁白及、小黄精、土黄精、冰球子等。此外,即使正品白及也存在采挖过早、品质和含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在种植过程中,优先选择正品小白及,对于确保品质和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