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蔹清热解毒的中药瑰宝及其应用 [复制链接]

1#

01白蔹的基本信息

△白蔹的来源与分布

白蔹,这味中药名,别名山地瓜、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源自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它的生长地域广泛,遍及华北、东北、华东、中南以及陕西、宁夏、四川等地。在春、秋两季,人们会采挖这些药材,经过除去泥沙和细根的处理后,被精心切成纵瓣或斜片,并晒干以备药用。

白蔹以其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著称,常用于治疗痈疽发背、疔疮、瘰疬以及烧烫伤等病症。白蔹,这味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功效的中药材,其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息息相关。从图片中,我们可以一窥其真容,感受其独特的生长韵味。

白蔹实拍图

白蔹,这味被誉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良药,其真实的形态与生长环境紧密相连。通过实拍图片,我们得以一睹其真容,深刻感受其生长的独特韵味。通过实拍图片,我们得以一睹其真容,深刻感受其生长的独特韵味。

△白蔹的药用加工方法

从外观上看,白蔹的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度在至10厘米之间,直径约为1至2厘米。其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则有一条凸起的棱线。外皮颜色为红棕色或红褐色,上面布有纵皱纹、细横纹和横长皮孔。当外皮脱落时,露出淡红棕色的内里。斜片则呈卵圆形,尺寸稍小,切面呈现出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

02白蔹的功效与使用禁忌

△主要功效

白蔹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粘液质和淀粉等。其性味苦而微寒,能够归入心、胃经。白蔹的功效广泛,它不仅能清热解毒、散结止痛,还能生肌敛疮。对于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等病症,它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以及跌打损伤和外伤出血等病症。

△使用注意

然而,脾胃虚寒者、无实火者以及痈疽已溃者都不宜服用白蔹。同时,它还不能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等药材同用。

03白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与性味

白蔹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粘液质和淀粉等。其性味苦而微寒,能够归入心、胃经。在贮藏时,应将其置于干燥处以保持其药效。

△药理作用与现代研究

白蔹对共心性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浓度为1.15时效果更佳。此外,白蔹的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还能保护小鼠免受四氯化碳导致的肝损伤,显著抑制谷丙转氨酶(SGPT)和谷草转氨酶(SGOT)活性的上升。

0白蔹的具体应用方法

△内服与外用方法

内服:常用量为.5~9g,根据不同药典推荐略有差异。外用:适量即可,可煎汤后清洗患处或研成细粉后敷于患处。

△具体治疗案例

①治疗痈肿

方法一:将白蔹和藜芦研成粉末,加入酒中调和成泥状,贴在患处,每日更换三次。(《补缺肘后方》)

方法二:取等量的白蔹、炮制过的乌头和黄芩,捣碎后筛成细末,再与鸡子白混合,敷在患处。(《普济方》白蔹散)

②治疗疮疡

方法:取等量的白蔹、白芨和络石,烘干后研成细末,直接撒在疮疡处。(《鸡峰普济方》白蔹散)

③治疗耳道流脓血

将白蔹、黄连(去须)、龙骨、赤石脂和乌贼鱼骨(去甲)各一两,混合后捣成细末。使用时,先用棉签擦干耳道内的脓液,然后取适量药粉,用棉裹塞入耳中即可。(《圣济总录》白蔹散)

④治疗白癜风及全身斑点瘙痒

将白蔹、炮裂去皮脐的天雄、商陆、黄芩和炮裂、锉干的干姜各适量,以及酒拌炒令干的踯躅花混合,捣成细末。每次饭前,用温酒调服二钱即可。(《圣惠方》白蔹散)

⑤治疗冻耳疮,症状包括瘙痒和疼痛

将黄柏和白蔹各取半两,研成细末。首先用温水清洗冻疮部位,然后取适量香油与药末混合,涂抹于患处即可。(《仁斋直指方》白蔹散)

⑥治疗颈腋部的瘰疬结肿和寒热症状

将白蔹、甘草、玄参、木香、赤芍药和川大黄各取半两,研成细末后混合。接着,用醋将药末调成膏状,涂抹在患处,待药膏干燥后即可更换新的药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