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未来
与你共赴,田园之约
农民帮
勤奋创造美好
导语白芨,又名白及、连及草、朱兰等,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因其极高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白及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掠夺式采挖使生长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的野生白及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目前野生白及已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加以保护。随着白及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政府近几年对林下中药材行业的大力扶持,国内掀起人工种植白及的热潮,白及价格急剧上涨后下跌。白及人工种植的开展,能够促进白及种质资源有效保存,实现白及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白及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但是,白及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白及产业的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种质资源、产品市场发展及栽培种植情况等方面综述白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白及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白及的前生
(一)面积增长迅速
根据调查,至年底,全国白及属作物种植面积约公顷,全国白及种植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和长江流域一带,分布情况如下:云南种植面积最大,达公顷,占42.82%;贵州公顷,占8.16%;安徽公顷,占5.09%;四川公顷,占3.83%;以下依次为重庆3.33%、福建3.06%、浙江2.57%、广西2.03%、江苏1.53%、河南1.53%和广东1.26%。~年6年间,全国白及属作物种植面积增加66倍,年均增长率68.8%。
(二)规模化种植占主导地位
年以前,我国白及人工栽培正处于起步的初期阶段,绝大多数地区还都是采挖野生资源进行1+1方式无性繁殖,块茎来源单一,数量有限,种植面积增加极为缓慢,经营模式多以中小农户零星种植的经营方式为主,缺少规模化种植基地。年全国已有不少基地连片规模化种植面积在7hm2以上,湖南张家界、安徽省宣城市、陕西省汉中市等也有连片亩以上的白及基地。从事白及种植的企业中,以个体私营户为主,约占45%;其次是中药材经销企业,约占35%;栽种企业占20%左右。个体种植户栽种面积一般都较小,中药材经销企业和转向中药材种植的企业基地面积较大。
(三)云南种植面积跃居全国首位
截至年12月,云南全省13个州白及属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公顷,居全国首位。
白及属4个种在云南都有分布。白及主要分布在滇中、滇西、滇东南地区,小白及主要分布在滇东南、滇南、滇东、滇中地区,黄花白及主要分布在滇中、滇东北、滇东地区,分布地区有交叉,但集中分布地区又各有不同。
(四)白及是主栽品种
目前栽培的白及品种除了有少量的“小白及”和“黄花白及”以外,绝大多数地区栽培的是白及。贵州、广西、重庆等地虽然以种植白及为主,大黄花白及、小白及混存的现象多家。在云南则是白及属3个种均有在种植,但以白及为主,占70%以上,小白及占22%,黄花白及约占8%,在红河州可能有零星华白及种植。
(五)种苗繁殖技术日渐成熟
伴随着种植热潮,迅速拉高了白及种苗的需求,白及组培苗工厂应运而生。近几年来,白及属植物种植面积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一是白及组培快繁技术获得突破,组培苗生产、炼苗、基质等关键技术日趋成熟,白及种子育苗技术获得重要进展,企业引领作用较大。
近年来,白及种子直播繁殖技术已取得突破,并且相继在陕西、广西、云南等地的不同科研单位和种植企业获得成功。其中普洱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昆明英武农业科技公司、红河道地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世纪天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均掌握了种子直播育苗技术。
(六)白及种植收益显著
近年来,由于白及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与市场发展相反的是,野生白及资源蕴藏量每年正以20%~30%的速度递减。虽然近年来白及种植面积上升较快,但多数基地是从年开始扩展,量产最早要到年以后,从市场价格来看,20世纪80年代,白及市价基本为4~6元/kg。进入20世纪后,白及价格一路上扬,年干货价格元/kg左右,年干品统货价格元/kg,云南市场上新鲜白及的价格在元/kg,刺激了种植的积极性。
二、白芨的今世
(一)风险来临
随着白芨价格的一路攀升,在年底价格达到元/kg,巨大投资商机催生种植面积进一步的扩大,然而,此时巨大风险随着来临,很多经销商在经营种苗的过程中大赚其财。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供求失衡,价格却一路下滑。从-年干品统货价格-元/kg降至目前元/kg,可谓断崖式下跌,完完全全的雪崩走势。
(近3年白及价格月度价格走势点击图片可大图查看)
(二)梦想破灭
年-年,年年采挖,资源年年减,由于价格逐年上升,人们开始疯狂采挖,不管大小通挖,这导致野生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甚至部分产区资源出现枯竭现象,然而每年的产出货源还是捉襟见肘,行情一路飙升,造就了年千元白及。年至年,受到价格不断高升的刺激,人们不再满足于仅有的野生资源,开始了承包土地进行家种培育,并取得了成功,这为白及的陨落埋下伏笔。年白芨价格继续上涨,12月统货已达到元;直到初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随着家种产新量的增加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到年末-年产新期,白芨大量产出,价格从近千元大关跌入谷底,种植户们也处于赔本状态,财富梦想破灭。
(三)峰回路转
不过从上价格走势图来看,目前价格基本企稳,基本在-价格区间波动。白及价格由波动向稳定的变化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现象。这恰恰有助于白及产业的纵向发展,有利于白及产业链的形成与完善。白及产业链上游主要指育苗和栽培,中游指的是中药初和深加工,包括饮片及深加工的衍生产品,下游则指的是以白及为主题形成的旅游、教育、餐饮、文化等。
三、后期对策
规模控制,市场引导,产业联合。大量无序发展,导致供需失衡,演变价格波动,导致产业出现危机。因此,在一些地方乡镇在发展中药材种植之前,一定要多方面的进行研究论证,强化市场观念,不能再用看到什么价格涨就种植什么的惯性思维;加强与科研、药企、技术部门合作,实现产业联合,保障收益稳定。对于个体农业人来说,唯有的就是加入专业合作社才是较好的选择。
四、结论
市场角度短期看,药材市场博弈难度越来越大,镰刀对垒,你的对手越来越强;
中长期看,投机机构把控着市场节奏的定价权,且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这个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浪潮中,去个体化、散户化是大势所趋,这话虽然刺耳,但良药苦口,望广大农业人警醒,要想在这个场子里开心地玩下去,就不能再用传统的思维,不管是心态上格局上,还是功夫所在。
农业发展是一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个体农民一定要用科学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是农民帮一路在践行的使命所在,跟紧我们别掉队!
更多智讯点击“阅读原文”
农民帮农小宝
农民不易,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