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白癜风 http://www.kstejiao.com/m/10月11日,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王有德(左)在治沙一线扎草方格。
近日,“你在我心中”寻访记考察团走进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访“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王有德。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荒漠类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7万公顷,保护对象主要为柠条为主的天然灌木林生态系统和猫头刺为主的小灌木荒漠生态系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乌素沙漠边缘风沙肆虐、荒漠化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而如今的白芨滩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成为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的一条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长廊。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离不开王有德和几代人的努力。据王有德回忆,年幼时他目睹了牧草丰美,沃野肥田的家园被风沙一次又一次灌满了窑洞,亲历了20多个村子、3万多人在十几年间被迫迁移……于是,与沙漠抗衡到底的抱负在他心中扎了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荒漠化的形成是由气候变化、人口剧增以及长期过度开垦等人类生产活动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这注定了治沙是场长久战。正如王有德立志“生命不息,治沙不止”,40年来王有德以坚韧的毅力和“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搏干劲,带领三代治沙人艰苦创业,治沙造林63万亩,种下的树按平均行间距2米计算可绕地球赤道七圈。成功阻挡了毛乌素沙漠向西侵蚀的步伐,实现了让沙漠后退20公里的伟大壮举。
白芨滩上每一株草木都来之不易。据王有德介绍,植物不像人,饿了渴了可以表达,因此更需要无微不至的观察与呵护。“在沙漠里面植树造林这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比养娃还要难,难上加难”。林场职工不仅面临栽苗难、育苗难的困难,还承受着工资待遇低等生活压力。为了提高职工满意度,激发大家造林治沙的积极性,王有德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设置绩效工资制、精简后勤、林业生产任务包产到人……同时,他坚持“科学防沙、综合治沙”,推广麦草方格、乔灌草结合的精准造林技术,探索“林农牧副多业并举”等五位一体综合治沙模式,用生态治理带动绿色发展。
天道酬勤,王有德的付出换来了沙漠变绿洲,换来了林场职工的美好生活,更换来了全社会对于沙漠治理、生态保护的重视。但在他心里,这还远远不够,他深知殊荣背后承担的是更加艰巨的责任。在接受“你在我心中”寻访记考察队队员探访时,王有德数次说到“当我听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时,总会激动地流泪,我这一辈子就跟黄沙较量到底,要一直干下去,为祖国绿化事业贡献力量,造福群众。”
据悉,“你在我心中”寻访记活动由新华网主办,联合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网等媒体,中国搜索、腾讯新闻极速版、清博大数据等平台共同助阵,以10辆上汽大众“途昂”和“途昂X”组成的车队为载体,从霍尔果斯出发,历时56天,行经青海、四川、宁夏等11个省区市。(供稿:孔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