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乡村振兴有种菌子形似羊肚个头不大,竟 [复制链接]

1#

(6月,种植大棚里白芨生长正旺)

记者今日从岳麓区农业农村局获悉,岳麓区长沙众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岳麓区众益食用菌药材绿色循环种植高效产业园已成功获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

辗转云贵川“探路子”

为何会与羊肚菌结缘,这还要从何桂清的创业史说起。

大学毕业的何桂清与朋友合伙在长沙创办培训学校。为了确保学生的食品安全,何桂清选择在长沙租地种植蔬菜,谁料,蔬菜年年亏损的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为难之际,何桂清特地跑去北京参加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研讨会,向专家教授寻求建议。羊肚菌因国内人工栽培少,市场前景广走进何桂清眼中。

羊肚菌,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药用菌、高档食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有着“菌中元宝”之称,一般野生生长于四川、云南、广西一带丛林中,对土地、光线、温度和湿度要求极其苛刻,当时国内人工栽培很少,湖南更是空白。

(羊肚菌栽种后3个月长满菌丝)

(长势喜人的羊肚菌)

如何让羊肚菌在湖南扎根成为首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何桂清一年20多次往返四川、云南、广西,一次次深入深山野林中了解羊肚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与当地羊肚菌基地人员学习,并向羊肚菌仿野生环境种植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专家请教。

从野外采集菌种、模拟栽培环境、培养菌丝……到试种成功,何桂清一次又一次地在实验室和田野中摸索。经过一年的精心培育,看着一个个黝黑的小菌头终于冒出地面,何桂清终于笑了。

“当时,这个消息一出来引起了全省的轰动。”何桂清骄傲地说,这是羊肚菌首次在省内无栽培经验基础、无成熟技术的前提下被他这个非专业人士大面积种养成功。年,何桂清开始大规模种植羊肚菌,并以每年50亩的规模逐年递增。截至目前,羊肚菌种植规模已达亩。

探索生态循环种植高效模式

(在种植大棚里,何桂清查看作物生长情况)

如何更好地提高基地的经济效益?何桂清历时3年多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羊肚菌、香菇和名贵药材重楼、白芨的高效立体栽培技术模式,从而实现达到地面、空中全年三循环不空档。

原来,羊肚菌是属低温高湿型真菌,栽培最佳时间在11月,3-4月雨后多发生为收获的季节,每年5月至10月土地将会空闲。因为生长习性、土地条件等问题,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物种与之“打配合”。

到底要种些什么呢?何桂清跟技术人员又“陷入”配套品种种植试验的循环中。经过数百次实验测试,何桂清最终在几十种高效经济作物当中,发现了两个最佳搭档品种——野生滇重楼和湖南野生白芨,并成功驯化,掌握大田栽培技术,实现量产。

年3月,因偶然在山中看见枯树上下不同位置分别生长着木耳、香菇。何桂清豁然开朗,为什么不结合植物生长习性,在大棚中建立地面与空中的立体生态循环模式呢?

就这样,何桂清尝试在空中搭设十层悬挂层架,立体种植香菇和木耳。不需增氧、补水、翻包,减少三分之二的用工量,单位面积却能增产5倍。更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