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比较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4639333.html启蒙镇魁洞村,一个人口不过千余人,甚至有些不起眼的寻常小山村,距离县城四十余公里,交通闭塞,发展难度极大。
我,林世枝,被群众们推选出来,担任村主任,不怕说出来,我也是我们村个贫困人口中的一员。
以往,两个孩子上学,妻子只能在家干些农活,收入微薄,为了让子女能够完成学业,我不得不随波逐流,跟着打工热潮,远离家乡,谋求生路。
直到年,国家启动精准扶贫,我也趁着这个热潮回乡发展,初到家乡,没有技术,始终无法找到合适自己发展的路子,还被扣上了贫困帽子,所幸的是,这顶帽子我只带了一年。
也正是这一年的“帽子生涯”,让我有了发展的方向,并且还指引着全村村民朝着这个方向奋勇向前。
年,由于有外出务工经验,又是村中长辈,在村民们的推荐下,由我担任村主任,在这一刻,发展、稳定、脱贫三个重担一下子压了下来。
也正是这个时候,国家精准扶贫战役正式打响,从最先的“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到产业发展,最后到各种措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我也正是借助这一契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束缚,实现脱贫。
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我最先种植钩藤,田边地头,山林之间,这种高效、高产、高质量的山地作物,比原本种植水稻的收入多得多,让我摆脱了贫困。
我也不需要承担销售的风险,在利益联结机制下,所有种植的钩藤统一回收,在种植期间,还有业务人员上门指导,有效地降低了风险,保证了产量。
在脱贫的同时,身为村主任的我,也自觉地为全村村民的发展考虑,有了种植钩藤的经验,其他药材发展起来也是得心应手,从天麻、黄精到白芨、姜黄。
短短的六年,犹如梦幻一般,近十种药材在我们村生根发芽,在镇政府派出的技术指导员帮助下,这些药材已经茁壮生长。
不仅如此,为了方便药材收割和采摘,镇政府还专门帮助我们修建了产业路直通药材基地。
这还不够,在电子商务的帮助下,我们甚至能直接在网上出售药材,自主跟客户沟通,方便销售。如此简洁方便的方式更是让不少群众主动参与。
截止到目前,我村已种植药材近百亩,为近百户村民人均年创收过万,而我个人,也种植了近十余亩药材,现已拿下订单,就等药材长成,达成交易,让钱包更鼓一点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运镇整理
编辑赵雨思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