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磨子桥镇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1#

近年来,磨子桥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致力于发展独具特色的产业。该镇以提升农业实力、美化农村环境、富裕农民生活为奋斗目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的独特优势,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这些努力,村集体经济得以持续壮大,同时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增收途径。眼下,正值中药材元胡的丰收时节。在磨子桥镇柳树庙村的瑞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元胡种植基地,农户们正趁着晴朗天气,热火朝天地进行元胡的采挖工作。他们排成一排,每人手持小桶、小耙子和一个大袋子,全力以赴地寻找着地里的“金豆豆”。他们的双手在泥土中翻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位当地的村民刘文兰表示:“每天能赚九十元,还管一顿饭,这对我们这些年纪大、无法外出打工的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农闲时节,我们就在家门口赚点钱,补贴家用。”磨子桥镇,这个坐落于汉江河畔的地方,因其丰沛的雨水和独特的土壤条件而成为中药材的天然温床。这里的半砂半泥土壤正是元胡、乌药等珍稀药材的理想种植之地。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磨子桥镇积极培育和壮大经营主体,通过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创新模式,激发村民参与合作社经营的热情,进而辐射带动周边村落和农户共同发展中药材产业。

洋县瑞新中药材合作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合作社在磨子桥镇周边承包了余亩土地,专注于元胡的种植。今年,他们的亩产量稳定在斤左右,市场售价为18元一斤,每亩收入高达2万余元。这一喜人的成绩不仅为合作社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更激发了周边八百余户村民种植元胡的积极性。

此外,该合作社还在一心村建立了中药材初加工生产线,通过“生产、收购、存储、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模式,有效延长了当地中药材的产业链,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并解决了种植户的销售难题。目前,该合作社已成功带动柳树庙村、洛家村、三台村等多个村落发展元胡、乌药等中药材产业,总面积达到余亩。

而在不远处的张家坝村,地栽黑木耳菌种加工厂也已投入使用。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周围农户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更让他们共享到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我住在附近,步行五六分钟就能到这个种植基地。这段时间闲着没事,来这里打工,中午还提供一顿饭,每天能赚80元,这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补贴。”一位务工村民陈芝梅分享道。张家坝村党支部书记祝鹏透露,地栽黑木耳的生产周期显著缩短,相较于传统的木耳种植方式,其成本更低、更省时省力。每年,地栽木耳能收获三茬,亩产值高达4万元左右。为了进一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建立了地栽木耳菌种加工厂,从而改变了村户分散生产经营的状况,引领大家“抱团”发展,共同分享集体经济的红利。近年来,我们张家坝村党支部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积极推动地栽木耳产业的发展。今年,我们成功流转了15亩土地,并发展了15万袋地栽木耳,预计将带来超过15万元的收入。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村内二十余户农户的就业,年务工人次更是高达余人次。”张家坝村党支部书记祝鹏介绍道。

同时,磨子桥镇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从春季的花卉、芦笋,到夏季的元胡、烤烟,再到秋季的乌药和冬季的白芨,该镇已发展起特色产业余亩,年产值高达余万元,有效带动了辖区内余户农户的增收致富。

“我们将继续深化发展思路,强化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致力于实现农业的强大、农村的美丽和农民的富裕。我们将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磨子桥镇镇长张经伟表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