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种下中药材腰包鼓起来 [复制链接]

1#

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们的科技帮扶下,东回镇在东岗村开始发展中药材种植,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发展面积越来越大,在不断地探索下,东回镇也走出了一条“中国工程院+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通过中药材种植,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眼下正是中药材“白芨”丰收的季节,记者走进澜沧良宝中药材种植基地,一股沁人心脾的药香扑鼻而来,在基地里,来打零工的老百姓正在忙活着进行药材的采收、挑拣、装筐等工作,不一会的功夫,药材已经采挖了一大片,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看着一颗颗肥硕饱满的“白芨”破土而出,住在基地附近的劳务协作员黄永进流露出收获的喜悦。

龙泉湖社区劳务协作员黄永进说:“九月份通知我召集我们社区的农民来这里打工每天元,九月到现在前前后后一共组织了多人。将近收入了15万,增加了百姓的收入,避免了百姓返贫风险。”

澜沧良宝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开展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种植中药材滇黄精、白芨、林下三七、热带优质水果等共余亩,是“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澜沧县“东回镇扶贫车间”,通过“中国工程院+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加强种植技术的培训、进行土地流转,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让闲置的林地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一人在家门口就业,全家脱贫致富。

基地负责人卢军说:“我们现在是对务工的老百姓,每年进行四次培训,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品质,产品的订单也随之增加,产品质量增加了之后百姓的收入也有所提高。主要从三个方面增加百姓的创收。第一是土地的流转,第二是当地百姓来我们这里打工务工,提高了百姓的收入,第三是百姓的农家肥还有松针收来卖给我们,也能提高收入。”

来自发展河乡的李家明夫妇,起初只是来到基地打长期工,解决日常开销问题。而现在,李家明夫妇承包了40亩地自己干,不仅解决了家里建房问题以及孩子上学问题,家里年收入由1万元直接转为6万左右。

基地员工李家明说:“我们以前在家种田种地也没有什么收入,这里招人,每个月工资发元,比在家里面种田种地翻倍了很多,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很多了,想买点什么都可以买,想用点零花钱也不着急了,更比以前在家里面好太多了。”

有院士专家团队做后盾,通过不断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目前,公司已开挖中药材“白芨”亩,产出干品55吨左右,开挖中药材滇黄精10亩,产出干品35吨左右,一并销售到云南白药、修正药业等大企业,有助于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添加新动力。

来源:澜沧县融媒体中心泮平李文强东回镇石芮

主办:澜沧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xmtbfs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