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年前遇猛炒,引农民大量种植,如今20 [复制链接]

1#

炒作一直都是市场上常见的现象,几元的东西能够炒到上百块,那都是平常的事情,很多消费者也屡见不鲜了。以前人们讲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现在的市场环境里,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产品,没有知名度也白搭,适当的炒作确实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销量,帮助农民卖得更好。但是炒作要有限度,最怕的就是商家的恶意炒作,很多药材就是因此没落的。太子参10年前的时候遭到了猛炒,引来农民大量种植,现在存货近吨难卖,6月份又再次采收,不知市场会如何。

太子参是目前市面上一种常见药材,它是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属于人参家族。太子参的功效和人参比较相似,但是药效略差于人参,所以它的价格也要比人参便宜很多。年的时候,太子参在药材市场上的价格在23元左右,在这之前,太子参的价格一直都不理想,总在低价徘徊。它的高价始于年,当时有很多商贩在背后猛炒,价格涨到了元,是10年的7倍多。由于太子参的生长周期短,9月份种下,次年6月就可采收,很容易出现产量和行情波动。

年的太子参热度很高,价格也被炒到了巅峰,当时一些大型的药材收购商对太子参有所顾虑,害怕后期炒作的热潮退去后,砸在自己手里,当时收购就已经慎之又慎。但是农民并没有看到背后的风险,他们只留意到了太子参当时的高价,投入之后大量种植。原本福建拓荣是太子参的主产区,年以后,贵州成为了主产区。

这几年太子参的行情一直在不断下滑,近日有媒体报道,太子参的库存货还有吨,这都是此前收购的,当时的收购成本远高于现在的35元/斤,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这些太子参卖出去,肯定要亏钱,这是收购商最不愿看到的情况,所以现在这吨难卖的存货成了大家的心头难题,很难下决心亏本卖出去。

太子参是种植周期短的药材,一年就可采收,这种药材种植起来并不太难,对农民也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所以年价格猛涨之后,很多农民都期望能够分一杯羹。现在炒作的泡沫破了,太子参的价格也逐渐回归常态,农民也对它有了更理性的判断。6月份的时候,太子参就会产新,今年有大概率会减产,也已经出现了十几元的涨幅(4月份才23元左右),但是市场需求在不断减少,短时间内无法消耗掉巨大库存,所以今年产新也不乐观。

药材市场向来变化很大,尤其是一些名贵药材,有很大的炒作嫌疑,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炒作失败的例子,之前名声大噪的白芨在炒作中达到了价格巅峰,之后却沦为了野草。现在太子参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因为连续的行情低迷,现在种植的人已经不断减少,而在市场需求方面,家庭消费的会选择更有名的滋补品,此外几个以太子参为原料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也越来越差。所以太子参除非遇到某种特殊需求,否则吨的库存就够呛的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