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白芨功在止血疗伤,故寓意,医治创伤
TUhjnbcbe - 2023/10/27 17:09:00
白癜风精细化治疗 http://m.39.net/disease/a_6298359.html

白芨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地螺丝、白鸡娃、白根、羊角七。白芨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

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根茎略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有2-3分歧似掌状,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亦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数个棕褐色同心环纹,环上残留棕色点状的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点状维管束。粗粉遇水即膨胀,有显著粘滑感,水浸液呈胶质样。无臭,味苦,嚼之有粘性。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观花类,白芨为地生兰的一种,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布置花坛,常丛植于疏林下或林缘隙地,宜在花径、山石旁丛植和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余丙子使蜀,山路中见白芨花,因得‘西风尽日蒙蒙雨,开遍空山白芨花’之句。”赵树理《金字》:“这位热心帮忙的青年有经验,并没有问我怎样做,就把泥金放在碗底,倒了一点水,用白芨研起来。”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芨功在止血疗伤,故寓意,医治创伤